日期: 13/12/2023
研究發現逾七成學生認為「學業問題」為自殺原因,其次是家庭關係及人際關係。過去一年,香港學生自殺個案上升,情況令人憂慮。香港基督教服務處(服務處)的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現時為20間中學提供駐校社工服務,於2023年11月進行「學童自殺與求助研究」,由社工與150名中學生面談,進行深入的「個案訪問」,了解他們對自殺的看法及求助情況。結果揭示學生自殺受多重因素互相影響,更有約九成人面對負面情緒時,沒有向老師、社工或家人求助。服務處亦整理過去五個學年的學校社會工作服務數據,涉及超過12,000名學生,發現逾六成學生於疫後在「情緒或精神健康」方面有服務需要,較疫情期間多一成。就此,服務處建議加強公眾教育,從社會、學校及家庭層面釋除學生對求助的顧慮,並支援學校、家長及朋輩,強化及早識別機制。
(一)學生面臨多重壓力 疫後情緒問題惡化
首三個學生最需要學校社工支援的問題 | |||||
學年: | 18/19 | 19/20 | 20/21 | 21/22 | 22/23 |
情緒或精神健康 | 65% | 46% | 53% | 66% | 63% |
學習 | 58% | 58% | 59% | 59% | 62% |
成長發展 | 49% | 48% | 42% | 59% | 52% |
(二)自殺原因非單一 學業、人際關係為主因
(三)學生怕被嘲笑 鮮少主動求助
(一)自殺個案分析
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學校社會工作服務服務主任鍾慧妍表示:「2020 年至今,我們共處理六宗自殺身亡個案,經分析後發現,六名學生均承受長期生活苦況,例如單親家庭、貧困或與家人關係欠佳等。」她說,幾乎全部學生均沒有向社工或老師求助,他們在學校的表現不俗,難被識別,另外有一半學生曾向朋輩透露其輕生念頭,而事後其朋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。
(二)家長心聲
黃先生育有一名就讀中學的女兒。他對接連有學生自殺感到痛心難過,亦表示女兒踏入青少年期後有不少變化,對此曾感到無助和沮喪。幸而,他不斷學習與女兒相處,體會到「聆聽」、「調節心態」是和女兒溝通的方法。他說:「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其實十分簡單,就是希望他們健康快樂,一家人每日開心共處。」
(三)校長分享
香港學校訓輔人員協會副會長李建文校長表示,過去數年的疫情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,減少了他們與老師建立關係的機會。他指,很多學生回校後不善於表達自己的需要,對向他人求助有保留,令老師難以發現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。他建議政府為學校創造條件,讓老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與學生重建信任關係,有助及早識別有需要的學生。同時,他強調學校需建立完善的精神建康支援系統,推動全校參與的預防性、發展性和補救性工作,師生及朋輩共建一個安全網,令有需要的學生更安心地求助,也讓老師有能力支援。
根據上述研究結果,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倡議多方攜手協作互補,及早識別有需要的學生,並提出以下建議:
(一)由政府牽頭各界加強公眾教育,減少對求助的標籤,釋除學生求助的顧慮;
(二)學校建立關愛校園文化,創造空間及機會讓老師了解學生,加強師生連繫,長遠建立互信關係;
(三)支援家長應對子女成長需要,並鼓勵朋輩互相守望,協助學生適時求助。
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學校社會工作服務服務主任陳凱雯表示:「除了持續與老師及其他專業緊密合作識別及支援高危學生之外,我們在學校推行一系列『救人自救』活動及措施,製作求助錦囊,以『一問二應三轉介』的口訣,協助學生鼓勵有需要的朋友向成年人求助。同時,我們製作短片及相關資源,並將於12月18日舉行聯校『如何處理有自殺危機學生實務分享』老師工作坊,支援家長和老師及早識別和處理高危情況。」
資源套:>> 按此下載 <<
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服務主任 鍾慧妍女士 (電話:2389 4242)
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服務主任 陳凱雯女士 (電話:2389 4242)
助理經理(公共關係) 鄭梓冲先生 (電話:2731 6263)